发布时间:2020-04-11 11:00:00
1、 套印不准确在多色套印过程中,每种颜色都不能完全重叠,存在一定的偏差。印刷周长加工不准确,标线设计不规范。
1、 套印不准确
在多色套印过程中,每种颜色都不能完全重叠,存在一定的偏差。
印刷周长加工不准确,标线设计不规范。
该设备重置精确的参数,并将光电眼与标记线对齐。
由于加工过程中受线圈、牵引张力和干燥温度的影响,基板会受到轻微拉伸,所以在制版时必须考虑板径差,所以板周长的直径差应该从第一色逐渐增大到最后一色,另外,用于套印的标线必须非常标准和规范,这样才能更好地套印。
2、 刀线现象
刀纹现象是指版面上没有图文的部分油墨没有刮干净,转移到承印物上,并且在不允许油墨的地方有线状污垢。
油墨中有杂质,将操作过程带到刮刀上形成刀线。
用500目水砂纸重新打磨刀片,直至缺口完全消除,或更换新刀片。
墨水本身含有不溶解的固体物质并形成杂质。
抛光印版时,用800目水砂纸,砂纸上的砂粒落入油墨中形成杂质。因此,建议在抛光印版前不要将油墨倒入油墨槽中,抛光后再倒入。油墨在上机前用120目尼龙网过滤去除杂质,可有效减少刀线的产生。
在镀铬和抛光过程中,制版厂的表面光洁度达不到要求,在印刷过程中会对刮削过程产生阻力,造成刀线和浮尘。因此,印刷品出厂前必须仔细打磨,使其光洁度能够满足客户的生产目的。
3、 浮尘现象
整个底片的非图形部分均匀地印上暗色,称之为浮脏。
选用优质油墨,虽然价格昂贵,但印刷适应性强,会有效降低废品率。
印版的表面处理方法与解决刀纹现象的方法相同。
4、 色差
色差是指印刷品的颜色与客户确认的打样、彩稿、样品不一致或有差距的现象。
调整切割刀的角度。如果颜色太深,刮刀的角度就会增大。如果颜色太浅,刮刀的角度就会减小。向前推动刮刀以增加墨水量并增加着色的饱和度。
更改相同颜色的墨水或重新分配墨水颜色。如果油墨颜色较浓,可以加入一些稀释剂,降低颜色浓度,达到颜色一致的目的。
油墨堵塞在筛孔中,变干变硬,影响油墨的转移。稍有堵塞时,可用喷粉清理堵塞在筛孔内的油墨;严重时,用洗版液清洗,用铜刷蘸溶剂清洗。
5、 溶剂残留超标
劣质油墨中使用的粘合剂质量太差,无法有效地释放溶剂。相反,甲苯和其他溶剂会被油墨吸收。另外,干燥温度不够,很难彻底挥发。因此,建议选用纯度高、粘度低、流动性好的优质油墨。
印刷机的干燥温度设定,表面印刷品一般由高到低设定,小面积图案设定在30-50℃,大面积图案设定在40-45℃,表面印刷品一般在前几个单元印刷。内印品一般由低到高设定,低点一般设定在45-55℃。对于大面积印花图案,可设定在60-65℃。根据印刷顺序和面积大小,可依次设定温度。大面积高温和小面积低温能保证溶剂的充分发挥,减少异味和溶剂残留超标现象。
6、活页印刷
漏印是指由于压辊不均匀和压辊压力造成的印刷图案或文字不完整。
用凹孔打磨胶辊表面,严重时重新挂胶。
提高胶辊印刷压力,提高凹版油墨的转移率。
7、 粘附现象
附着力是指油墨在印刷表面与另一接触面(通常是薄膜背面)的附着力,或油墨在印刷卷起后与另一接触面的附着力。
设备干燥能力不足,卷绕时张力过大,易发生粘连。
天气炎热,湿度大,油墨、溶剂潮湿,易发生粘连。
改善和改善油墨的干燥条件,提高上卷时的上卷张力,以尽量减少薄膜不出现爆裂的现象。
在炎热季节,油墨溶剂使用后应密封,防止油墨吸水后影响印刷质量。油墨溶剂一旦吸水,就可以通过提高印刷速度和干燥温度来防止油墨粘连。
8、 阻塞现象
封印后,印刷图案和文字会模糊不清,印刷颜色会发生变化,严重时甚至不能继续印刷。
设备进风口过大,印版干燥,影响油墨转移。
9、 毛刺现象
毛刺现象主要表现在文字和图案的边缘。干燥的空气与基片薄膜摩擦后会产生静电,将油墨排斥到基片上,使油墨飞溅,产生毛刺。
在印刷机周围喷水以增加湿度,使湿度达到30%以上。
选择使用优质油墨或在油墨中加入抗静电剂。
印刷机配有接地线和静电刷,可有效减少毛刺的产生。
10、 附着力差
印刷聚烯烃薄膜时,印痕干燥后,油墨薄膜摩擦,用透明胶带粘拉,然后脱落或部分脱落。
在油墨的使用上,坚持油墨专用的原则。
印刷品,特别是吸湿性高的物料储存环境,不应潮湿;印刷时,应根据当时的温度和湿度配制稀释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