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14 10:00:00
随着2009年国内书画拍卖市场的快速崛起,特别是古代书画作品进入“亿元”时代,各种书画造假手法层出不穷。特别是近一两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种“逼真书画印刷材料真实”的造假手法。许多印刷品纷纷涌入大型拍卖会,“书画印刷品真品”已成为相当普遍的行业现象。在一些企业的大规模拍卖中,印刷品的比例甚至超过10%。
随着2009年国内书画拍卖市场的快速崛起,特别是古代书画作品进入“亿元”时代,各种书画造假手法层出不穷。特别是近一两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种“逼真书画印刷材料真实”的造假手法。许多印刷品纷纷涌入大型拍卖会,“书画印刷品真品”已成为相当普遍的行业现象。在一些企业的大规模拍卖中,印刷品的比例甚至超过10%。
逼真书画技术本身就是为了方便书画爱好者的学习、临摹和研究而发展起来的。民国时期,大量的模拟书画多采用平版印刷和胶版印刷技术。那时候,我们还可以在近年来的“古籍”拍卖会上看到精美的版画。荣宝斋根据我国古代木版印刷技术发明了“木版水印”。他通过描、刻、印三个步骤,运用透墨原理来表现笔触的墨韵。他以简单的技术和复杂的操作技巧,对各类书画精品进行了逼实还原和再现。由于纸、丝、墨、色等原材料和裱糊与原作相同,木版水印成品具有与原作相似的效果,容易混淆。
上世纪70年代,台北故宫委托日本二玄会独家复制宋元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古代书画名著。日本专家凭着20年的经验,专门研制了超大型照相机,实行照相制版和多色印刷同等比例的技术,并用特殊的纸和丝绸,从笔触、墨色、古色古香、精度等方面生动还原了原作的面貌它的制作和极高的艺术价值是历史上任何一种书画仿真技术所无法比拟的。称之为“下一部正宗作品的第一类”并不过分。
目前,市场上的逼真书画印刷产品大多从技术角度采用高像素喷墨打印技术。木版水印的数量一直非常少,只是前几年,拍卖会上才出现了假木版水印。因为前者在扫描精度、制造保真度和成本效益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毕竟,木版水印还需要刻在梨木上。在75%湿度的环境中,这些人工操作显然落后于现代高科技模拟。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赝品有三种:一是伪造者根据大师和著名画家的出版物制作人工手绘复制品或拼贴画。由于造假者没有大师和名家深厚的绘画功底,每一种水墨神韵与原作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大,一般来说,真伪比较容易鉴别。其次,根据出版物采用现代高科技印刷方法,达到迷惑买家销售假货的目的。由于采用了先进的高科技印刷技术,这种技术在色彩和神韵上往往与原作非常相似,非常具有欺骗性。不懂印刷技术的买家很容易上当受骗。第三,采用“混配”技术,一半印刷一半手工作图,不仅有精美的彩色喷墨打印,而且不失手工作图的手感。如果不仔细观察,连专家也难免上当受骗。
根据笔者多年的市场观察,古籍书画真迹在国内拍卖市场的比例不超过十分之一。为了满足近年来大量新兴市场投资者追求书画升值的需求,拍卖公司只能用大量的赝品来补充。在假货不足的情况下,于是一些人聪明地动脑,干脆毫不犹豫地把印刷品当成赝品,最终导致大量印刷品在射击场上出现。有时在一场拍卖会上,1000多幅书画中有数百幅版画!如此大量的印刷材料给买主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很多对印刷材料了解不多、对印刷材料了解不多的买家成了受害者,整个书画市场的声誉也因此受损。
面对印刷品已被市场成功接受的局面,买家应如何应对和规避收藏风险?笔者认为,首先要充分了解市场上混合版画的现状,保持高度的心理警惕;同时,可以多看一些类似雅昌的逼真书画展,仔细研究和比较版画和正宗作品,为版画鉴定打下良好的技术支撑;另外,我们也不应麻痹于“半画半印”的混合假货,这样加工的版画要小心。为了让买家看不清楚,一些造假者会故意选择把仿真打印的照片放在画框里。这时,只有大功率放大镜和专业手电筒才能看穿这个把戏。